唐太宗如何締造輝煌治世?
為何宋仁宗、忽必烈、乾隆皇帝,
與日本的德川家康、明治天皇,皆推崇《貞觀政要》?
其中關鍵,正是現今執政者與普羅大眾所應培養的胸襟與智慧。
📌身居高位卻不固執,虛心採納臣下諫言。
📌拔擢賢才任官,不因私利影響用人準則。
📌擺脫慾望束縛,不鋪張浪費,自我節制。
📌不受成見蒙蔽,以他人為鑑,反求諸己。
📌居功而不驕,追求力行不倦,貫徹始終。
吳兢《貞觀政要》描繪的盛世圖景,不僅是過去海內外帝王將相推崇的治國心法,更是映照現今社會的明澈借鏡,為你我指引修己處世之道。
💡《貞觀政要》簡介
《貞觀政要》為唐代史學家吳兢所撰。此書共十卷,分為四十篇。當時吳兢有感於唐朝國勢逐漸衰微,故採對答的形式,將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宗與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的政論,以及其他太宗的言談、事蹟等,分類彙編成書,以期後人以古為鑑,擇善而從。《貞觀政要》在問世後輾轉傳抄,並於元朝時由戈直整理、刊刻。時至明朝,戈直的校訂本又經重校、重刻,成為流傳至今的主要版本。
吳兢曾將《貞觀政要》上呈唐玄宗,卻未受到相應程度的重視。然而,《貞觀政要》對於後世的影響卻相當深遠:除了唐憲宗、宋仁宗、元世祖、明神宗、清高宗等歷朝君王之外,日本的歷代執政者如北條政子、德川家康、明治天皇,也奉此書為圭臬。由此可知,《貞觀政要》不僅是古代中國知識分子必讀的書籍之一,更是影響力遍及國外的重要著作。
💡本書特色
本書為《貞觀政要》的注譯本,由「原典」、「注釋」、「譯文」三個部分構成。在每段「原典」之後,皆有說明文中字詞意義的「注釋」,與以白話通篇解譯原典的「譯文」。另外,為了幫助讀者理解《貞觀政要》所涵蓋的核心議題,本書更透過「君德王道」、「擇賢建政」、「自律內省」、「崇儒正典」、「內治外化」等五大主題,將《貞觀政要》十卷四十篇重新分類,凸顯各篇涉及的重要議題,以及篇章之間的連貫性。
作者介紹:
作者 吳兢
吳兢(670?-749),唐代史學家。其通曉經學、史學,曾受魏元忠舉薦修纂國史。據《唐會要》記載,吳兢等人編訂《則天皇后實錄》,記錄了張說陷害魏元忠之事。張說數度要求刪削,但吳兢不從,由此可見其不畏權貴,直筆書寫史實的態度。在著作方面,除了家喻戶曉的《貞觀政要》外,吳兢尚著有《樂府古題要解》,以及現已亡佚的《唐書備闕記》、《中宗實錄》、《睿宗實錄》等書。
解譯 東籬子
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出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出版社,2006年)、《素書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