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食」?
你是否覺得,我們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那一份「味道」?
真正的麵包=真正的穀物+正確的農業關係
我們都想好好吃飯
真正的飯,是人類進化的關鍵
小農崛起、青農返鄉、有機農業與地方創生
一起種植著我們的未來
小麥曾是人類建立文明的根基,
一粒小小的種子,便餵養了全世界!
但曾幾何時它成為人們眼中惡名昭彰的百病之源,
為什麼?究竟什麼才是小麥的真相?
從育種、耕作、研磨、烘焙到推廣行銷,我們必須攜手努力,找回原本的真食滋味,才能恢復生活的內容與溫度。
在超過一萬年的時間裡,穀物一直是西方文明的主食。穀物所儲存的能量,使我們的祖先得以從遊牧的狩獵採集生活,轉向定居,建立社區,甚至發展出偉大的城市。儘管現今的大多數麵包來自工廠式的烘焙場,然而「小麥與麵包」的象徵意義——如「金黃麥浪」與「生命之杖」——至今仍深具文化價值。
如今,麵包與啤酒再次成為凝聚社區的媒介。一群新興的農夫、烘焙師、磨坊主與釀酒師,正努力重建在地穀物系統。這本書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揭示了每一條麵包、每一杯啤酒背後所站立的村莊與社群。
雖然食用本地栽種的食材——例如傳統番茄品種——已成為近乎陳腔濫調的消費趨勢,穀物卻是較晚才回歸地方餐桌的作物。這是因為種植穀物需要大片土地與專業設備,而磨粉、製麥與銷售更需工具與協作。本書揭示了這些合作關係的骨幹,深入描寫種子育種者、農藝學家與草根食物運動者,如何與農夫、磨坊主、烘焙師及其他本地生產者共同合作。
作者介紹
艾咪‧霍爾蘭(Amy Halloran)
作家與改革推動者,致力於為農場、城市、家庭、緊急糧食系統與社區注入社會價值與經濟可行性。她對煎餅的熱愛,引領她寫下了這本關於麵粉的書。她居住在紐約州的特洛伊,除了寫作之外,也積極參與糧食正義與教育工作。她開設關於食物正義、寫作與烹飪的課程,並經營社區餐飲計畫。因為她對穀物的熱情,她被稱為「麵粉大使(Flour Ambassador)」,並與美國上中西部的手工穀物協作網(Artisan Grain Collaborative) 以及東北地區的東北穀倉聯盟(Northeast Grainshed) 合作,致力於建立支持地區穀物的網絡。
她同時也是也是媒體平台 Civil Eats 的固定撰稿人,主要撰寫食物與農業相關議題。她並經營 Substack 電子報《親愛的麵包》(Dear Bread),在那裡分享個人散文、食譜與對食物與社群的反思。
譯者簡介
張芷淳
台北出生。取得臺灣大學中文系與外文系雙學士後,進入荷蘭奈美亨大學(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研讀語言學,專攻兒童語言。目前旅居荷蘭,為一名自由譯者。
詳細資料
ISBN:9786267536230
叢書系列:view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社科> 社會議題> 其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