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Amazon 4.5顆星超推薦,超過3000則好評肯定
Amazon總銷售排行榜第4名
當國家建設長期停滯,如何扭轉頹勢,邁向富足?
國家富裕的未來,關鍵不在科技,而在如何治理!
下一代的貧困或豐裕,全憑我們這一代覺醒與魄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什麼都在漲,什麼都不夠。
房子買不起、電力快不夠、薪水不高、政府辦事總是慢三拍。
但奇怪的是,台灣又明明是一個不缺資源、不缺人才的地方。
問題出在哪?
究竟是誰,拖垮年輕世代的未來?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陷入長久不安的恐慌之中?
科技日新月異,但我們又是否真正改變了什麼?
「上一代政府的政策,卻變成我們這一代建設時的阻礙。」
《2050邁向豐裕之路 》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旨在為當代政治提供前行方向。書中指出,當今美國面臨住宅短缺、勞動力不足、基礎建設滯後等多重危機,源於長期以來政府「不作為」的累積、「複雜的流程」、「失去冒險精神」,而非單一事件或敵對人。這些問題並非因反派造成,而是過去為解決 問題所制定的制度,如今反成新問題的根源。
作者批判目前的政策體系陷入「看得見問題、卻解決不了問題」的困境,諸多1970年代制定的法規,如今阻礙綠色能源與城市密度發展,使公共專案延宕不前。作者呼籲政黨和政治人物應跨越意識形態分歧:自由派必須面對政府的失能,保守派則需承認某些情境下政府的必要性。他們主張一種能建構未來的「豐裕政治」,取代因恐懼與保守而持續製造匱乏的政治邏輯。
在全球「匱乏思維」抬頭的當下,本書呼籲回歸進取精神與建設能力,細算美國過往強大的實例,並連結新冠疫苗的成功模式,鼓勵政府與社會重啟大規模、有效率的公共建設。這是一本既回應現實憤怒、又指明建設性方向的著作。
本書不僅是一場政治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種行動召喚:邀請自由派從防守轉向進攻,從防弊轉向興利。它呼籲我們重拾對未來的想像與執行力,打造一個能源充沛、住宅可負擔、工作有尊嚴、科技為公眾所用的真正富足社會。這是一場為改革而寫的書,也是一場為未來而寫的希望。
佳評如潮!
- 「精彩絕倫,對當前問題提出全面的控訴,也指引出一條清晰的前進道路。作者們帶來了一場情緒上的轉變。他們透過描繪那些實際近在眼前的美好事物:充沛的源、更便宜的住房、可負擔的城市、更短的工時,以及讓我們不再需要佔用全球四分之一土地來畜養牲畜的實驗室培育肉。本書激發了希望,拓展了我們的想像力。」——大衛.布魯克斯,《紐約時報》
- 「一本極佳的著作,既有力又具說服力,人們可能會想拉攏作者們來領導民主黨。」——法瑞德.札卡利亞,CNN
- 「雄心勃勃,作者主張一種『能夠建設的自由主義』,不僅是在住房與綠能領域,也包括人工智慧與藥物開發——這些領域同樣呈現出停滯的模式。他們的目標十分宏大。這套他們稱為『富足議程』的政策組合,在他們看來,提供了一條走出當前困境的道路,一種新的政治秩序。本書態度公允,也清楚意識到為了讓政府重新具備動能,在制度重塑的過程中勢必會伴隨某些取捨。」瓦聯斯.威爾斯,《紐約客》
- 「絕對必讀。」——史蒂芬妮.露爾,MSNBC
- 「兩名作者是這一代最具智慧的政策導向記者之一,他們跳脫了政治選戰報導的表面競賽,將嚴肅的社會科學融入政治評論之中。他們對於更有效政府的想像,有點像是反向版的失能政府體系:他們描繪了一個未來的美國,在那裡,審慎且有見識的民選官員能設法拆除政策執行的重重障礙,讓政府得以有效投資在社會中那些尚未發展的角落。」——賽利薩,新共和
- 「一本強而有力的政治宣言,它所傳遞的樂觀態度同樣令人信服,甚至帶著一種喜悅。書中的核心訊息傳達得極為有力:自由派應該讓他們想做的事更容易實現。這是一帖對抗藍州頹勢的實幹解方。本書的問世時機可說是恰到好處。」—Slate
- 「幫助自由派走出自我設限,現在正是時候,該徹底檢視從市政區劃法規,到科學家申請聯邦資助所需填寫的各種文書流程。這對作者組合的首次合作聰明至極,也極具實用價值。這是針對當今重大挑戰所提出的清晰且恰逢其時的觀點。」—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 「精準診斷出美國在實體世界各個領域裡,幾乎什麼都蓋不起來的硬體癱瘓狀態。矽谷的川普支持者常說『是時候開始建設了』,而這裡有幾位有影響力的自由派也全心贊同。這場初露頭角的『富足運動』,正為一場更廣泛的成長導向改革注入順風,而成長派保守人士完全可以也應該與之合作……現代右翼可能不會認同《從停滯到蓬勃 》中的每一點主張,但這總比左右兩黨共同製造『人為匱乏』的政策要來得強。」——《華盛頓郵報》詹姆斯・佩索庫基斯(James Pethokoukis)
- 「給在派系極化時代中動搖的自由派,一本指引之書。作者們是這個領域最擅長吸收並整合跨領域專業知識的頂尖人物,本書也許能讓一蹶不振的民主黨重新學會放眼遠大目標。」——《紐約時報書評》薩繆爾・莫因(Samuel Moyn)
- 「一篇犀利、節奏明快的炮火,直指那些左派體制中的病灶,作者們的診斷對了很多,值得一讀。」——《金融時報》
- 「埃茲拉・克萊因與德瑞克・湯普森希望你重新騰出空間,去夢想烏托邦。他們主張,現在根本不需要勒緊褲帶——我們早已有足夠的條件,去實現自由派理想中的未來,包括潔淨能源與可負擔住房。他們的書正是用來解釋這一切如何成真。」——《紐約時報》
專業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冠雄|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何志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周錫瑋|前台北縣縣長
徐爵民|前科技部部長
陳家聲|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張其祿|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特聘教授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
黃奎博|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劉復國|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介紹:
伊茲拉.克萊因(Ezra Klein)
Ezra Klein 是美國知名的政治評論家、記者與播客主持人,現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與The Ezra Klein Show 播客主持人。他是Vox Media 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曾擔任 Vox 新聞平臺的編輯總監。克萊因以擅長將複雜政策與結構性問題轉換為易懂公共論述著稱,關注議題包括:政治極化、醫療制度、科技與民主、制度設計與治理危機等。著有暢銷書《我們為何極端化》(Why We’re Polarized),深入分析美國政治結構性分裂。
德瑞克.湯普森(Derek Thompson)
Derek Thompson 是《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資深編輯、專欄作家,同時也是 Plain English 播客主持人(由 The Ringer 和 Spotify 聯合製作)。他長期研究科技、經濟、文化趨勢的交匯地帶,擅長用通俗語言解析社會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代表議題包括:創新與增長、媒體與流行文化、勞動市場與未來工作、教育與階級流動等。著有《爆款製造者:注意力時代的流行科學》(Hit Makers: The Science of Popularity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探討流行趨勢如何形成。